乐虎-lehu(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关于乐虎 集团介绍 集团领导 集团文化 集团成员 形象宣传 公开信息披露 社会责任 LEHU乐虎国际 集团要闻 子公司动态 专题活动 产品介绍 个人客户 团体及企业用户 资产管理 lehu官方网站 投资者关系 董事成员 股息 公告 新闻发布 信用评级 联系我们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

乐虎基秘档案 博时中证红利ETF投资价值分析|零零八|

日期:  2024-08-21

  樂虎國際lehu社會責任樂虎樂虎國際lehu樂虎國際樂虎國際,紅利策略是指以股息率作為核心選股指標,選取現金流穩定、長期持續現金分紅、分紅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作為投資標的的選股策略。具體而言,股息率(Divide Yield)的計算公式為每股分紅金額(D)除以每股價格(P),其含義為投資者以當前價格買入上市公司股票,每年獲得的現金分紅所提供的投資回報率。

  通過對股息率計算公式進行進一步拆分,我們可以發現,股息率同樣等于分紅率(D/E)和市盈率(P/E)的比值。相同市盈率條件下,分紅率更高的公司,其股息率表現更優;與之類似,相同分紅率條件下,市盈率更低的公司,其股息率表現更優。接下來,我們從分紅率和市盈率兩個角度出發,對紅利策略的原理及投資價值進行分析。

  分紅率是指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金額佔其淨利潤的比率。分紅率高的上市公司大多具備以下幾個特征:(1)公司現金流充沛,具備有穩定持續的盈利能力;(2)公司處于成熟發展階段,盈利在滿足未來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之後,能夠有所剩餘;(3)公司管理層具有回饋股東及投資者的意願,公司治理機制良好。以上三點特征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質地和投資價值。

  不同申萬一級行業中,分紅率排名居前的行業包括石油石化、煤炭、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其2020年行業整體分紅率均超過40%,以上行業多為處于成熟發展階段的傳統行業,行業內上市公司商業模式成熟、業務經營穩定,中國神華、貴州茅台、格力電器等龍頭公司的投資價值備受市場投資者青睞;與之相對,醫藥生物、電子、電力設備等行業的整體分紅率則相對偏低,主要是由于行業仍處于成長階段,商業模式及競爭格局不斷發生變化,行業內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不夠穩定,且未來生產經營的資本開支需求較大,缺乏穩定的現金分紅能力零零八零零八。

  市盈率作為經典估值指標,常用來衡量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合理性以及安全邊際的高低。一般情況下,低市盈率公司的市場價值相對低估,不存在估值泡沫風險,其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在公司基本面不發生惡化的前提下,股價下跌或波動的風險較低;而若公司基本面迎來改善、投資價值被市場所發現,其估值修復會帶動公司股價的上漲。

  不同申萬一級行業中,市盈率較低的行業包括銀行、房地產、建築裝飾、煤炭等,以上行業多為成熟行業,2020年末PE-TTM估值均不超過30倍;相較于計算機、電子、電氣設備等市盈率較高的行業,以上行業的波動率明顯較低,其股價表現更為穩健。

  基于前文分析可知,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大多具備盈利能力穩定、現金流充沛、公司治理良好、估值低估、具備安全邊際等優點。投資者投資該類公司,每年可得到穩定的現金分紅,同時可賺取到公司業績穩定增長所帶來的投資回報,中長期投資收益可觀;而在熊市或震蕩市行情中樂虎,較低的估值水平又降低了公司的股價下跌風險,體現出良好的防禦屬性。

  我們以中證紅利指數作為代表,對紅利策略在不同統計區間或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業績表現進行分析。過去10年,中證紅利指數累計收益率為93.2%(年化收益6.8%),同期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收益率分別為61.6%和68.2%零零八,中證紅利指數明顯跑贏市場指數;若考慮紅利再投資收益,中證紅利(全收益)指數的累計收益高達177.9%,年化收益超過10%,中長期收益回報豐厚。

  風險表現方面,2012年3月以來,中證紅利指數的年化波動率及最大回撤分別為21.5%和-46.5%,與滬深300指數基本持平,明顯優于中證500指數。

  分年度來看,2012年-2021年10個完整年份,中證紅利指數有7年實現正收益,僅在2013年、2016年和2018年三個熊市年份中出現虧損,收益表現穩健。在牛市和震蕩市環境中,基金可實現穩定正收益,多數年份指數收益率穩定在10%上下;2014年和2015年,中證紅利指數收益率分別高達51.7%和26.9%,展現出了不俗的收益彈性。

  而在熊市行情中,指數的虧損幅度明顯小于滬深300、中證500等其他市場指數,防禦屬性凸顯。以2018年為例,中證紅利指數全年下跌-19.2%,同期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跌幅分別為-25.3%和-33.3%,超額收益分別為6.1%和14.1%;指數全年最大回撤為-29.7%,同樣跑贏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2022年初以來,A股市場劇烈調整,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跌幅均超過15%,而同期中證紅利指數跌幅僅為-7.6%,展現了出色的抗跌能力。

  總結來說,紅利策略具有穩定分紅、牛市震蕩市穩定盈利、熊市抗跌的業績回報特征,能夠匹配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1)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運用紅利策略進行選股投資,或是投資跟蹤紅利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在獲得穩定分紅回報的同時,還可賺取股票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增強收益;

  (2)以保險資金、養老金為代表的中長期配置資金:運用紅利策略挖掘高股息個股作為組合底倉,賺取穩定的中長期投資回報;

  (3)投資久期較短的交易型投資者:若預判市場行情走弱下,可運用紅利策略挖掘高股息個股來進行防禦,規避本金大幅虧損。

  得益于紅利策略所具備的諸多優點,紅利策略指數基金產品獲得了基金公司與市場投資者的一致青睞。截止最新,全市場共有18只紅利策略SmartBeta指數基金(不含ETF聯接和增強指數型基金),合計規模292.43億元,兩項數據均遠超其他類型SmartBeta指數基金;除此之外,各家基金公司還積極布局了紅利低波、紅利質量等基于紅利策略衍生出來的復合因子SmartBeta指數基金。

  市場上最常用的反映紅利策略業績表現的指數為中證指數公司發布的中證紅利指數(000922.CSI),該指數選取滬深市場中現金股息率高、分紅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只股票,旨在反映滬深市場高紅利股票的整體表現。

  非創業板股票:上市時間超過一個季度,除非該股票自上市以來日均A股總市值在全部滬深A股(非創業板股票)中排在前30位;

  指數樣本每年調整一次,樣本調整實施時間為每年12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每次調整的樣本比例一般不超過20%。

  2、成份股市值及行業分布:不同市值風格標的均有覆蓋,週期、金融地產、中遊制造板塊權重佔比較高

  截至2022年3月11日,中證紅利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市值為1175.48億元,但由于指數採用股息率加權,大市值股票對指數的影響得以分散。分類來看,指數成分股覆蓋不同市值區間的成分股,其中小盤股(市值小于200億元)、中盤股(市值200億元-500億元)、大盤股(市值500億元-2000億元)和超大盤股(市值大于2000億元)的數量分別為42只、26只、18只和14只,成分股市值分布較為均衡。

  行業分布方面,中證紅利指數成份股覆蓋全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的22個,具備有較為全面的行業代表性;成份股數量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銀行、採掘、交通運輸和汽車,分別為14只、11只、9只、8只和7只;與之相對,以電子、電氣設備為代表的成長性行業入選數量極少。

  權重佔比方面,房地產行業佔比最高,達到14.8%,採掘、銀行兩個行業緊隨其後,權重佔比分別為12.6%和10.7%,另有交通運輸樂虎、汽車、鋼鐵零零八、化工4個行業的權重佔比超過5%。

  板塊方面,中證紅利指數成分股主要集中在週期、金融地產、中遊制造3個板塊,權重佔比分別為29.6%、26.1%和25.1%,組合結構較為均衡;與之相對,消費、醫藥、TMT 3個板塊的權重佔比均相對較低,3個板塊合計權重佔比僅為19.2%。

  相比于滬深300指數,中證紅利指數成分股的行業分布均在明顯差別。具體而言,中證紅利指數大幅超配房地產、採掘、交通運輸、汽車、鋼鐵等週期或中遊制造行業;與之相對,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電子、電氣設備等公募基金重倉配置的熱門景氣行業,中證紅利指數的權重佔比明顯偏低。差異化的行業分布特征使得中證紅利指數呈現出與滬深300指數相異的風險收益特征。

  組合集中度方面,中證紅利指數的行業配置更為集中,CR3和CR10分別為37.3%和78.2%,均高于滬深300指數樂虎。

  中證紅利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包括兗礦能源、中國神華、大秦鐵路3只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超大盤股票,同時也包括了大東方、千金藥業等7只市值在500億元以下的中小市值風格股票;前十大權重股2020年股息率均超過6%,其中大東方、中國神華、千金藥業、匯潔股份、江鈴汽車5只權重股2020年股息率超過10%。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大權重股多為中央國有企業或地方國有企業,主要是由于國企公司在採掘、交通運輸等進入門檻較高且具備一定公共屬性的行業中均有較強優勢,其國資背景在業務經營穩定性及公司治理方面均起到了一定作用,確保公司具備有持續盈利和穩定高比例分紅的能力。

  分紅派息方面,2018年-2020年,除平煤股份外,其餘九只權重股均持續進行現金分紅;多數權重股不同年份現金分紅比例穩定高于30%,且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為股東帶來了豐厚的分紅回報零零八。

  股息率方面,2018年-2020年中證紅利指數前十大權重股的股息率均值分別為4.40%、6.77%和10.88%,同期滬深300指數的股息率分別為2.96%、2.21%和1.86%,指數權重股不同年份的股息率水平均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充分反映出中證紅利指數在選擇指數成分股時對于股息率和分紅穩定性的關注。

  除中證紅利指數外,市場上常用的紅利策略指數還包括上證紅利指數、深證紅利指數和滬深300紅利指數。下文中,我們對指數編制規則、權重股分布特征、指數業績表現等幾個角度出發,對不同紅利策略指數進行比較分析。

  不同紅利策略指數在編制規則上的最大差異為選股範圍。具體而言,中證紅利指數和滬深300紅利指數同時覆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而上證紅利指數和深證紅利指數僅覆蓋單一市場;中證紅利指數對指數成分股的市值要求較為寬泛,不同市值風格股票標的均有納入,而滬深300紅利指數則從代表大市值風格股票的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選擇成分股,指數成分股大市值特征顯著。

  對比來說,不同紅利策略指數的成分股特征各具特色,其中中證紅利指數成分股同時覆蓋不同市場、不同市值區間的高股息率標的,體現出更強的包容性;上證紅利指數和深證紅利指數分別聚焦滬市和深市標的,具有更強的市場代表性,且互為補充;滬深300紅利指數成分股多為大市值風格標的,多為不同行業的龍頭公司,基本面表現更優。

  市值分布方面,中證紅利指數和上證紅利指數成分股在不同市值區間標的之間進行了較為均衡的配置,其中市值在200億元-500億元的中市值風格標的合計權重最高;而深證紅利指數和滬深300紅利指數成分股則集中于市值在2000億元以上的超大市值風格標的及市值在500億元-2000億元之間的大市值風格標的。

  行業覆蓋度方面,中證紅利指數成分股覆蓋了21個申萬一級行業,行業覆蓋範圍更為廣泛;上證紅利、深證紅利和滬深300紅利指數覆蓋行業數量分別為16個、18個和17個。行業分布方面,中證紅利指數、上證紅利指數和滬深300紅利指數的成分股均主要分布在金融地產(銀行、房地產)、週期(煤炭、鋼鐵等)和中遊制造(交通運輸、汽車等)三大板塊;深證紅利指數成分股主要集中于消費(食品飲料、家用電器)和金融地產(銀行、房地產)兩大板塊,與其餘三個指數形成較大差別。

  組合集中度方面,中證紅利指數前三大重倉行業合計權重(CR3)為37.3%,而其餘三個紅利策略指數CR3均超過40%;與之類似,中證紅利指數的前十大重倉行業合計權重(CR10)同樣低于其他三個指數。中證紅利指數行業分布較為分散,能夠更好的分散風險,提升指數的風險表現和熊市抗跌能力。

  不同紅利策略指數的風險收益表現各具特色。收益表現方面,中證紅利指數中長期業績表現出色,最近3年/最近5年/最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1.03%、5.35%和8.46%;得益于指數重倉配置的食品飲料、家電等消費板塊行業的長期績優表現,深證紅利指數中長期業績表現亮眼。風險表現方面零零八,中證紅利指數展現出穩健的熊市抗跌及風險控制能力,持有體驗明顯優于深證紅利指數;上證紅利和滬深300紅利指數在熊市行情中的抗跌能力及中長期波動及回撤表現同樣穩健。

  不同紅利策略指數勝任不同的市場環境,可以滿足不同偏好投資者的差異化投資需求。具體而言,中證紅利指數兼具中長期收益出色及風險表現穩健的雙重優勢,適合中長期資金進行配置投資;深證紅利指數收益表現突出,但波動回撤較大,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選擇該指數以賺取長期收益回報;上證紅利和滬深300紅利指數的熊市抗跌及風險控制能力佔優,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在熊市行情中進行防禦性投資。

  博時中證紅利ETF(515890)是以中證紅利指數作為跟蹤指數的ETF基金產品,產品管理人為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萬瓊女士。產品成立于2020年3月20日,最新規模2.48億元(估算值),2022年初以來日均成交1240.18萬元樂虎。

  博時基金成立于1998年7月13日,是中國內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致力為海內外各類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專業、全面的資產管理服務。2002年10月,博時基金發行旗下首只公募基金產品博時價值增長(050001);在此之後,公司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完善產品布局。截至2022年3月11日,博時基金共運作管理了321只產品,覆蓋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市場型、QDII型、商品型、FOF型、REITs型全部8個基金類型,實現了對公募基金產品類型的全覆蓋;合計管理規模9952.76億元(不含ETF聯接基金),排名全市場第6;非貨幣管理規模5292.61億元樂虎,排名全市場第8。除公募基金業務外,博時基金還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委託,管理部分社保基金,以及多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及特定專戶。

  具體到指數型基金業務,截至最新,博時基金共發行管理了55只指數基金產品(含ETF聯接基金),合計管理規模677.13億元,排名市場前列。公司旗下指數產品可分為股票指數型基金、債券指數型基金、QDII指數型基金和商品指數型基金4大類型,覆蓋了寬基指數、行業主題、特殊主題、SmartBeta、增強指數等不同細分方向或策略。寬基指數基金方面,公司旗下產品覆蓋了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雙創50等市場主流指數;行業主題基金方面,公司在銀行樂虎、券商零零八、新能源汽車、5G、醫藥等十餘個行業或主題進行了布局,為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主題投資工具;QDII指數基金方面,公司旗下的博時標普500ETF是全市場最大的跟蹤美國市場指數的ETF基金;債券指數基金方面,公司發行了短/中/長等不同久期風格的利率債指數基金,同時布局了可轉債ETF,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配置或交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