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券商經紀人根本不用裁,降薪也沒什麼空間,本來基礎薪資就很低,只要連續幾個月完不成績效考核指標,末位淘汰機制下,那就自動離開吧。別說前台員工,一家營業部要是沒法創收來實現盈利,長期虧損,覆蓋不了租金和人力成本,都有可能被合並或是裁撤掉。”某華北券商營業部副總張孟對記者直言。
“雖說都在同一家券商,但跟其他業務條線的同事們比,營業部的我們才是底層‘金融民工’,實在是幹不動了,已經在計劃逃離。市場行情不理想,基本沒有新開戶提成和交易傭金拿,我自打入行就沒有經歷過好時候,為了拿到績效提成,有的同事還‘自掏腰包’買產品衝KPI,不明白我們究竟是員工還是客戶。”一位95後券商經紀人劉濤向藍鯨新聞記者抱怨道。
而自購的產品一旦虧損,經紀人幾乎是在“貼錢”上班。券商營業部“三部曲”的說法一度被傳為熱梗,即“帶資進組、幫家人配置產品lehu官方網站、自己貸款配置產品”。“三部曲”的最終章,往往是資源耗盡最終離開。
藍鯨新聞記者拿到的一份某華北頭部券商經紀人薪酬表顯示,經紀人職級可分為初級性愛博客、普通、高級、資深四級共十個檔位,每個月進行一次職級職等的確定,採用近三個月的新增指標靠檔定級。每級每檔又對應不同的基本工資和交通通訊補貼,由此構成固定工資。月度績效獎勵上限2000元,由當月新增有效戶數、過程考核得分、營業部考核得分(包括新開客戶主動服務、新開客戶首次交易、新開融資融券賬戶數量等)綜合決定,再加上月度的午餐補貼福利,這就構成一位券商經紀人的月度薪酬。
舉例來看,經紀人最低的初級一檔薪酬合計為4150-5750元區間,最高級的資深十檔,薪酬合計在10200-11800元區間lehu官方網站。在此之外,營銷績效獎另算。
中小券商的基礎薪酬則偏低。某西部券商營業部從業人員李敏告訴記者,其所在的機構,客戶經理最低薪資架構固定部分為“1750元+績效”。其戲言,“有時候到手拿的工資真不如民工朋友們多。”
另一家中型券商的情況類似。一位經紀人給記者出示了其所在機構的員工考核表單,職級為2.1級的“財富顧問”,月底薪為2700元,年創收需要達到10萬元,標準產品保有量是1200萬元;職級為6.6級的“首席機構顧問”,月底薪是35000元,年創收是600萬元,標準產品保有量需達到35000萬元。並且,6級以上考核定級標準還包括超鑽客戶數,即所謂的高淨值客戶,這類人群,不論在哪類金融機構,都是當之無愧的“香餑餑”。
“‘三中一華’等頭部券商或者稍大些的券商底薪普遍會偏高一些,剛剛進入行業的經紀人底薪一般在最低水平,如果自身有銷售經驗或有相關資源,底薪會給的稍高一些。但如果入職後業績不佳性愛博客,底薪也多會被調低。”某頭部券商營業部員工王星指出。
通過招聘平台,記者發現,經紀人/客戶經理崗位的底薪多在3-8k之間,以北京地區為例,Boss直聘網站顯示lehu官方網站,招商證券某營業部經紀人/客戶經理的底薪為5k;銀河證券某營業部的客戶經理崗位薪資收入為4k-8k;另一家中小券商客戶經理崗位底薪為3-6k。
總的來看,底薪之外,證券經紀人創收來源基本為“傭金創收+產品創收+機構業務創收+兩融利息創收”的總和,各家券商設定的提成點數不同,另外還有一些營銷活動獎勵。
證券經紀人要想多賺,得靠拿營銷提成lehu官方網站,而在現有的業績指標下,“賣不動”的產品,讓底薪本就不算高的經紀人很“被動”,甚至有人“自掏腰包”買產品衝KPI。
“在我們營業部,要活得舒服一點一個月至少要有100萬資金起步,對于試用期員工來說,六個月的業績目標大約為700萬,事實上公司也有一些其它指標性愛博客,如果不能在規定時效中完成考核,就會被優化淘汰。”李敏指出。其直言,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沒有資源很難活,自費買產品衝業績的也有。”
藍鯨新聞記者在招聘平台發現,有招聘信息明確點出“具有較為豐富業務資源,可為營業部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者優先。”
“要完成業績保住這份工作,客戶不買賬,只能自己買了。”李敏表示,“但產品的收益率很難保證,買了產品之後虧損幅度較大,等于是在貼錢上班。”
“業績不好,可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壓力,例如經常被領導談話,或者在群裡被@批評,迫于壓力最後就自己買產品了。”王星對記者表示lehu官方網站。“我們公司去年就有個剛入職的員工,從銀行貸款了十幾萬買產品,也有比較資深的同事,被路演的基金經理說動,一來看好產品,二來為了衝業績,自費購入一百萬的基金,結果一年的時間虧損將近一半。”
券商營業部“三部曲”的說法一度在相關話題領域被傳為熱梗,即“帶資進組、幫家人配置產品、自己貸款配置產品”,而“三部曲”的最終章,往往是資源耗盡最終離開。
“牛市的時候,每個月工資進賬是很可觀的,因為所有的客戶都在動,他們一動你就有傭金收入拿,一個月收入四五萬沒有問題,現在創收縮到了之前的1/3,提成部分,幾乎也就減到了之前的1/3,甚至更低。”李敏告訴記者。
在社交平台上不乏有營業部員工發布對自己薪資的吐槽帖。不同于投行“金領”的“曬高薪”,營業部員工更多是吐槽低薪。該發帖員工指出,自己作為在一線城市從業多年的前線工作人員,多年努力卻“抵不過洗碗工的工資”,“仍不知道還要在寒冬中堅持多久。”
眼下,存量老客戶自然流失或是資產縮水性愛博客,各券商也免不了大打傭金“價格戰”拉新客戶,從萬三到萬二點五,再從萬一點五到萬一,有的券商傭金已經卷到了“萬一免五”lehu官方網站。
“獲取客戶後,就要開始營銷,主要是打著財富管理的旗號,給客戶做資產配置,不過現在市場效應不好,大多數產品都賺不到錢,客戶比較謹慎,厭惡風險,也很難銷售出去。”李敏直言。
即便是能銷售出去的產品,也也大多是提成較低的低風險產品。另一位江浙地區的某券商營業部員工劉濤就表示,“風險和收益是正相關的,現在行情不好,都賣收益憑證或者債基這種風險偏低的,提成也不高。”因此,在低迷的市場行情下,每一項考核指標的完成難度直線上升。其進一步補充道,“基金賣不出去lehu官方網站,其他產品也是同理,創收難度也加大了,很難完成指標。”
指標難以完成,也意味著難以獲得提成。有部分營業部人士向記者坦言,“基本對拿提成不抱希望了。”
這也直接導致依賴提成收入的營業部員工薪資水平急劇下滑,離職潮隨之湧現。行業數據可以直觀佐證。Wind數據顯示,證券經紀人數量于2017年觸頂,彼時規模超過9萬名,隨後呈現逐步縮減趨勢,至2024年一季度已縮減至3.65萬人,有超過5萬人“逃離”。
“別說是沒資源的經紀人,我們營業部哪怕是家裡有些小資源關系,或是從轉業來的同事,在今年也走了六七成”,李敏表示 ,“因為沒意思了,賺不到錢,看不到希望。”而仍舊選擇留在營業部的員工,“要麼是迫于生存壓力,要麼是還沒有被榨幹,要麼是有龐大的客戶圈。”
事實上,即便沒有主動離職,被“優化”的風險也在上升。多家券商走上了降本增效之路,大部分業績不佳的券商營業部面對被裁撤的風險。今年上半年,包括光大證券、國投證券、國聯證券、東海證券、財通證券、中信證券、方正證券、紅塔證券等多家券商均進行了營業部裁撤動作。此前,藍鯨新聞記者曾進行《留客戶還是撤網點?券商營業部裁撤之風刮向深杭等一線城市》報道。
其中,部分人員會被調至分公司或其他機構,部分人員則面臨著被“優化”的命運。業內人士指出,被優化人員多是簽訂了業績承諾書,基本拿不到賠償,即便能夠拿到賠償性愛博客,以底薪為“n+1”的基數,數額也較低。
對于年輕員工而言,或許能適應變化,尋找新的職業道路。然而對于那些在營業部深耕多年的老員工來說,跳出金融銷售領域尋找新職位並不容易,多年職業生涯中積累的沉沒成本也如同重擔壓身。lehu樂虎。樂虎,lehu官方網站樂虎國際。lehu樂虎國際。樂虎國際,